在生活中經(jīng)常會遇見這樣的“治娃辦法”,媽媽怒氣沖沖地對孩子說:“你不聽話,媽媽就不要你了。”孩子一邊大哭,一邊要媽媽抱。媽媽仍舊怒氣未消,提高嗓門:“我沒你這樣的孩子,我不是你媽媽。”這一招果然有效,孩子很快乖乖地安靜下來,抱著媽媽不放?墒悄且豢,孩子對媽媽表現(xiàn)出來的,是愛嗎?不,那不是愛,而是畏懼、妥協(xié)。
這種方法或許在短時期內(nèi)可以奏效,孩子迫于家長的怒火,老實聽話,但時間長了、次數(shù)多了,孩子也會對家長的這種方式“免疫”,F(xiàn)在家長的方法有多么簡單、粗暴,未來孩子的叛逆,就會來得多猛烈。
其實,只要選擇正確的溝通方式,孩子就會很聽話。家長不妨試試下面這幾種方法,比強迫、責罵都有效。
理解、尊重孩子。孩子在2歲左右時,自我意識開始萌發(fā),從這之后,他們就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,不再像以前那樣,一味乖乖地聽家長的話。家長要求孩子怎么做,大都是依據(jù)自己的想法,遵循成年人的規(guī)則,但孩子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,有時候和家長的想法不同,是很正常的。
在日常教導孩子時,家長可以換一種方式與孩子交流,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表示理解,把孩子當成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來尊重,而不是當成自己的“私有物品”隨意要求、訓斥。向孩子提要求時,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這樣做。
例如,孩子在小區(qū)玩耍的時候,家長告訴他不要走出小區(qū)大門,如果出去就會處于一個不可控的環(huán)境。但是,家長不向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能出小區(qū),只告訴孩子“你絕對不能走出小區(qū)”,當孩子聽到這樣的指令時,往往因為好奇心,反而會反著來。
樹立威信,講誠信。家長都會教育孩子不要撒謊騙人,要做誠實的人,如果孩子敢對家長撒謊,則免不了一頓打罵。家長可曾想過自己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,經(jīng)常輕易許下承諾搪塞孩子?孩子經(jīng)受“欺騙”后,也會產(chǎn)生戒備,很難再相信家長類似的話,那么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就不復存在了,甚至可能學家長撒謊。所以,這些看似“甜蜜”的謊話最好不說。
溝通語氣要做到溫柔而堅定。當孩子犯錯時,心平氣和地與孩子進行溝通,不要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,也不要把孩子以前犯過的錯誤再說一遍。家長應注意,在跟孩子溝通時,要記得對事不對人,不要隨便地就給孩子貼上“不聽話”“不乖”之類的標簽。畢竟孩子在成長中,家長的語言會對他們產(chǎn)生很大影響。家長與孩子溝通要選擇恰當?shù)臅r機,待雙方都冷靜下來,溝通才更加有效。孩子的脾氣,跟父母的情緒息息相關(guān)。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,家長脾氣暴躁,孩子性格也容易情緒化。家長溫柔而堅定的語氣,則能平復孩子的情緒,給孩子溫暖。(訪談專家:陳翠 ;記者:張琪)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(jié)果,拒絕虛假結(jié)果
- 對癥施術(shù)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(wù)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(wù)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