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?有人非常勤奮、努力地學習,在學業(yè)上明明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,但是焦慮感總是揮之不去;有人工作中取得了驕人的業(yè)績,在職場中出類拔萃,但是焦慮感總是如影隨形……這些人在常人眼中已經非常優(yōu)秀,受到萬眾矚目,應該是開心快樂的,為什么總會有焦慮感呢?
是的,很多人在努力地改變自己,想讓自己變得更好,但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,這時他們心里就會有疑問,為什么這樣呢,是我的努力還不夠嗎?
這些人中的大多數(shù)會將每天的任務設定成紙面清單,然后一項項完成,看起來充實而積極向上?墒侵灰幸惶鞗]按照計劃完成任務,他們就會被焦慮占據(jù),充滿內疚感。
看起來,這些人身體力行,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,有積極、樂觀的心態(tài)?墒,為什么他們對自己的學習、工作狀態(tài)不滿意,很焦慮,生活中感覺不到快樂呢?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?
我認為問題在于,很多人改變的動機和驅動力在于內在的自我認定——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,所以,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挫折的時候,他們不能冷靜客觀地分析,而是設定更高的目標,并強迫自己努力達到這個目標,讓自己變得更強。但現(xiàn)實是,高要求和高標準并不能輕輕松松就可以達到,他們?yōu)楦淖冏约憾龅呐Π炎约?ldquo;吞噬”了。于是,有的人就不停地做事,想要驅散焦慮,結果卻更加焦慮;有的人感到孤獨,想用充實自我的方式去謀求幸福,卻越來越孤獨,形不成一個自成系統(tǒng)的內在,彌補不了缺憾。于是,他們又陷入焦慮和煩躁的情緒中。
他們不斷努力,本質上是在尋求關系鏈接,希望能在某種關系中更多地被愛。那么,怎么打破這個死循環(huán)呢?
首先要做的,是愛自己,給自己更多的關注。從過往經歷和當下生活中找一些成功的例子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的人生并不只是被焦慮感填滿,有很多閃光的時刻是“你真的很好”的證據(jù)。
很多時候,我們只需要為自己負責,雖然認為“別人的評價很重要”,但別人的評價未必符合現(xiàn)實,可能只是隨口一說。
遇到問題不回避,如果想付出努力去改變,就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。未來的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,現(xiàn)在的你其實也很好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。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果,拒絕虛假結果
- 對癥施術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